和最討厭的部長一起去出差旅韓國: 被迫的韓國之旅,能否化解職場嫌隙?
被迫的韓國之旅:能否化解職場嫌隙?
公司年度策略會議后,我被安排與我最討厭的部門部長一同前往韓國進行為期五天的考察。這份安排,無疑是對我的職業生涯的一次“特殊訓練”。部長,一位以強硬著稱、行事風格獨到的中年男人,與我素來不合。這次韓國之行,注定是一場充滿挑戰的旅程。
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。第一天,抵達首爾,入住酒店后,部長便開始了他的“工作模式”——對著各種數據資料喋喋不休。我,則默默地記筆記,努力捕捉有價值的信息。雖然表面上維持著應有的禮貌,但內心波濤洶涌。
接下來的幾天,考察行程安排了參觀韓國的現代化企業和傳統文化景點。部長對每一處都發表著專業的見解,并對韓國的商業模式侃侃而談。然而,他的言語中總帶著一絲居高臨下的意味,仿佛在向我展示他過人的見識。我則盡量保持沉默,在內心默默反駁著他的觀點。
在參觀韓國傳統茶館時,我意外地發現,部長竟然喜歡喝綠茶。在短暫的休息時間里,我們各自點了一杯茶,我忍不住打破沉默,問他:“部長,您為什么會選擇綠茶?”部長略微遲疑,說:“我喜歡它清新的味道,也覺得它能讓人冷靜思考?!蔽倚闹幸徽穑谷荒苡腥绱思毮伒母惺埽?/p>
在韓國的最后一天,我們參觀了首爾大學。在校園里漫步時,部長突然主動問我:“你對這次韓國之行有什么感受?”我坦率地表達了自己對韓國文化和商業模式的看法,并指出了一些不足。令我驚訝的是,部長認真傾聽了我的意見,并表示贊同。他甚至主動詢問了我的職業規劃,并提出了許多寶貴的建議。
這次韓國之行,雖然充滿了挑戰,卻也意外地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獲。在與部長交流的過程中,我逐漸了解了他的想法和職業追求。他并非冷酷無情,只是在工作中習慣了強硬的姿態。而我,則需要在與人溝通的過程中,更加注重理解和包容。
這次出差,并沒有完全化解我們之間的嫌隙,但它卻為我們今后的工作關系增添了一絲可能性。或許,在未來的日子里,我們能夠放下成見,更好地合作,共同為公司的發展貢獻力量。或許,在未來的某個項目中,我們還會共同前往新的目的地。